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96章 彩蛋章 ,闲谈年代文

作者本人是豫南土着,家乡是北国江南,江南北国之处。

写年代文,一方面是为赚一些碎银贴补家用,另一方面就是出于农家子弟的情感使然,最初定稿时,是准备将主角的身份设定为地地道道的农家子。

通过辛勤打拼,跻身城市职工。

但一联想起真实农村的景象,又觉得实在难似登天,只得作罢。

想推心置腹的将写年代文的一些感触,说与大家,权且做个杂文,以慰先辈。

以下内容皆为客观陈述,外祖父,祖父口述,余增补笔录。

无意虚空杜撰,损害同胞同舟共济,共襄盛典之感情……

太祖治民时,六十年代中叶。

工农分户籍,非农户口凭粮本各色票据定额到粮站领米,或者是换取所需副食百货,按行政和工人两种身份,不同等级标准领取工资。

八级工普遍工资可达百元之巨,三级工稳定在三十元左右,市面猪肉价格,2毛5分上下,只有灾荒年月,鸽子市里价格会拔高许多。

但寻常年岁里,偶尔下顿馆子,打打牙祭不是难题。

在此背景下,绝大多数非农户口谈不上多富裕,却也殷实,至少吃肉穿衣不是难题,像那时候同阵营援助的伊拉克蜜枣,古巴糖,等都被这个阶层当了零嘴。

结婚则流行“几条腿”,即桌椅板凳、橱柜等家具的多寡,70年代往后,才流行三转一响,矿石收音机,大杠自行车,上海牌大钢表,以及蜜蜂牌缝纫机等。

婚嫁丧娶工厂一应包圆,大多是工人之间内部消化,即一个萝卜一个坑,鱼虾各找,组成双职工家庭等。

鲜少婚配农村户口,依据政策,非农户口婚配农村户口者,所生子女皆为农村户口,而农村户口不享受定额粮食,非农免费医疗等待遇。

所以只有一些颇有姿色,美得不可方艳的人机缘巧合下能嫁到城里,绝大多数农村姑娘为了进城跨越阶层,甚至嫁给残障人士……

房屋虽不许买卖但可免费分配,非重大事故,厂长书记不得无故开除工人厂籍,堪称有恃无恐的铁饭碗。

购物消费,大多是在国营百货商店,以及各色供销社内。

采购员、炊事员、放映员、广播员、工厂工人、供销社职工、汽车师傅、甚至是饭馆服务员待遇颇丰。

各处餐馆皆悬挂“不得随意打骂顾客!”等警示标语,然而劝诫无效,形同虚设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