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二百五十三章无人会造船

木工鲁犁不能理解鱼鹰舟的构造,任凭李孟羲讲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行。

没得办法,李孟羲想到了之前的用过的方法。

幸好之前想捏兵人,有用泥巴捏了一些车子之类的。

记忆是如此深刻,以至于现在遇到了沟通问题,李孟羲立刻就想到的用泥来做模型,给傻乎乎的鲁犁解释鱼鹰舟,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。

片刻后,鲁犁挖来了一些泥,李孟羲把泥浇上一些水,活成泥浆,然后也不嫌脏,拿泥巴开始捏船了。

弟弟以为李孟羲又在捏小人了,好奇的凑近看。

没多久,李孟羲捏出了大致的鱼鹰舟的船型。

泥巴捏出的船型正如李孟羲记忆中的船型一样——两个香蕉状的小型船体,中间有连接两个船体的横杠,在左右两个船舱上,有供脚踩的踏板。

而船舱并不是全部遮盖起来的,前后留有开口用于存放网到的鱼。

李孟羲弄了一手泥,把泥模做好,拿给鲁犁看。

鲁犁看的只挠头。

“如何?能做吗?”李孟羲好奇的问。

“能做是能做,怕是漏水。”鲁犁嘀咕着。

嚯,出大问题了。

李孟羲只想到鱼鹰舟船体简单,却忘了造船需要的技术力有多高了。

古代没有能力用整块材料做船,船身是用木头拼做的,包括船底也是木头拼的。

少有足够大的大到能直接掏出一个完整船体的大树,而且就算有这么巨大的树,直接掏出一个船,强度也是不行的。

因为船体各部分受力不同,有的部位还是得加强,直接掏出的船,各部分材料强度一样,并不结实。

没有足够大的树,所以造船之时,船还是用木头拼接起来的。

而既然是木头拼接成的,木头与木头之间的缝隙肯定容易进水。

在现代化的造船工业中,钢铁巨轮可用各类焊接技术焊住钢铁之间的缝隙,而木头船,木头和木头之间的缝隙就没办法焊了。

古人在解决船体缝隙时,一是在造船时,船底尽可能用整块木头做底,减少缝隙。

二是,木头间的缝隙,可塞入麻纤维之类的填充物,把缝隙给堵死,填麻之后,会在缝隙上再刷上桐油,然后是生漆,有时还有用植物或动物的胶,于是,船缝就不会漏水了。

鲁犁不会造船,尽管是很轻量的鱼鹰小船,鲁犁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