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31章 迎合时代,或者被时代掀翻

方协文抬头望了望天,只见天上飘着一个热气球。

这样怪异的景象,吸引着不少人和他一样抬头看着。

街道上闲来无事的小孩,甚至在热气球之下追逐打闹。

方协文知道,上面的热气球正是他的老板放出来的,上面正有人拿着摄像头拍摄着下方的港岛。

收回目光,抬头看了眼头顶的牌匾。

正写着五个大字【马百良药店】

邵维鼎交代袁天帆的任务,落到了他的身上。

这一趟,甚至是他的自告奋勇。

没人比他了解港岛底层,而维系着港岛底层健康的,就是散落在港岛大大小小不同街道的老字号中药房。

在来之前,他做过调查,马百良这个品牌始创于清朝道光二年,也就是公元1822年,

当时卫生条件差,疟疾盛行,很多儿童因为染上这个疾病而夭折。

马百良创始人马准衡,子百良,因此也被人称作马百良公。

他根据自己对医药及临床经验的独特心得,调制出一种治疗小儿惊风、肠胃不适的药品——七厘散。

因七厘散疗效显着,价格低廉等优势,在佛山及附近村镇迅速传播开来,被广泛采用,并逐步发展到广州、广西梧州也有销售。

1904年开办分店于港岛皇后大道中310号,其后再扩展药房业务,在广东地区和东南亚开设多家分店,如汕头、澳门、星加坡、暹罗等地。

这个时候的马百良药店,已经在中国古方的基础上研制出膏、丹、丸、散、茶、油、酒等近一百种成药制品。

时光流转,五十年代,内地的马百良公私合营。

后来与佛山一众药堂名方,一同组建为佛山联合制药厂。

港岛的马百良反倒是成为了正宗。

目前港岛有且只有这么一家门店,依然矗立在这。

凭借着在两广地区的口碑和影响力,马百良这个招牌挂出来,倒是不愁生计。

“先生,您是要买什么药?”店里的伙计看见方协文走进来,照例问道。

方协文环视了一圈,只看到两名学徒以及一名坐堂师傅,随即问道:“你们老板在吗?”

“你找我们老板干什么?”说着他还看了一眼身后药柜旁的师傅。

方协文拿出了一张名片道:“我是屈臣氏零售集团的渠道总监,想要和你们老板谈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